0%

DAY1 飛行 120:給地球人的升空計畫
DAY 2 科學人 2025 十大議題

DAY1 飛行 120:給地球人的升空計畫
DAY 2 科學人 2025 十大議題

飛得更高,想得更遠
啟動人類知識的下一次飛行

「2024 科學人年會」獲得一致好評,因此今年《科學人》將擴大舉辦!
從「單場」升級為「雙日」、「單軌主題」擴增為「雙軌內容」。

《科學人》是台灣最能掌握科學與科技前沿趨勢的媒體,承襲近兩世紀歷史的《Scientific American》,
二十五年來深耕本地,報導天文、物理、生醫、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突破發現,
串連台灣與世界的科學脈動。

2025,我們選在一年中白晝最短的「冬至」──壓縮物理時間,放大知識密度。
在 2025 科學人年會裡,回顧飛行 120 年的人類知識軌跡,
並揭曉《科學人》評選的「科學人 2025 十大議題」,
帶你一覽改寫未來的關鍵瞬間。

這場台灣人的科學知識盛會,
獻給每一位仰望天際、持續追問的人。

科學已不再只是象牙塔裡的討論,而是與你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議題。
從 AI、太空、能源到生命科學,科學突破正快速改寫我們所知的現實。

這場年會從飛行歷史到當代科學,邀你一起打開知識視野,參與未來共創。

  1. 李家維

    《科學人》雜誌前總編輯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2. 孫維新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大學天文物理所教授

  3. 林一平

    《科學人》雜誌前總編輯
    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華邦電子終身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資訊學系
    講座教授

《科學人》的前後任總編輯把科學融入表演,在 2024 科學人年會以「科學相聲二人組」出道。

這一次,他們將如何詮釋 2025 年的科學發現與創新進展?

孫維新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大學天文物理所教授

飛上藍天

李適彰

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副會長
兵工聯誼會會長

從戰機到民航

馬萬鈞

前中山科學院副院長
前漢翔公司總經理

飛行的科學

彭兆仲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教授
先進智能無人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智慧飛行

熊治民

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
產科國際所機械組副組長

空中交通新世紀

陳維新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

飛行與永續

江國超

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
鳳林院區副院長

飛行中的人類

高健祐

安捷航空董事長
安捷飛航訓練中心創辦人

飛行學校

齊廷洹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

從空中・看見台灣

馬中珮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韋伯傑出講座教授

天文物理

嚴正

美國航太總署(NASA)
噴射推進實驗室(JPL)
機動與機器人系統部門控制組主管

太空科學

錢樺

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球暖化

蔡英聖

台灣電力公司再生能源處處長

潔淨能源

張鈞翔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研究員

人類演化

張玉玲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特聘教授
身體・心靈・文化整合影像
研究中心主任

認知科學

蔡宗翰

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

人工智慧

林邦曄


中華電信研究院
資通安全研究所
資深研究員

通訊科技

林宗瑤


聯發科技(MediaTek)
計算與人工智能(AI)技術本部
總經理

電機工程

陳啟東


中央研究院
關鍵議題中心特聘研究員
兼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

量子電腦

2025 科學人年會限量紀念品
當日紀念品販售數量有限,歡迎先行預購!

刷毛年會紀念帽T

重磅內裡刷毛設計,精選舒適的衣服版型與工法,簡約刺繡風格,讓你一穿就是「科學人」。

$1180

年會紀念衣(黑)

高質感涼感衣,厚磅寬鬆落肩設計,簡約刺繡風格,讓你一穿就是「科學人」。

$699

年會標語鑰匙圈

織有「科學人年會」與「飛得更高 想得更遠」標語,未來將推出不同色系,滿足你的收集興趣。

$220

HEDA 科學人帆布包

科學人的人格類型是 HEDA
假設、實驗、數據、分析
帆布包材質為百分之百純棉

$480

重力網帆布包

屬於科學人的帆布包
每一袋都象徵著知識的重量
帆布包材質為百分之百純棉

$480

科學人全方位訂閱方案

探索永不停止!
訂閱更科學的雜誌
邁向更科技的文明

除了豐富講座,年會現場設有體驗互動區,讓親子一同感受科學的奇妙與創新,免票即可入場。

快和我們一起玩轉知識,享受這場生動深刻的科學嘉年華。

從 120 年前的飛行開始,凝望宇宙、大海、人體與 AI。
站在科學家們對未來的洞見上,我們能一起看得更遠。
請與我們用兩天時間,體驗台灣科學人的知識與無限熱情!

早鳥單日票

10/3-11/5

購票即贈送:

  • 科學人雜誌封面小筆記本
  • 隨選過刊雜誌 2 本
  • 科學人限量絕版海報(隨機)

NT $2,680

(原價 NT$3980)

早鳥雙日票

10/3-11/5

購票即贈送:

  • 科學人雜誌封面小筆記本
  • 隨選過刊雜誌 2 本
  • 科學人限量絕版海報(隨機)

NT $4,750

(原價 NT$7960)

單日票

11/6-12/20

購票即贈送:

  • 科學人雜誌封面小筆記本
  • 隨選過刊雜誌 2 本
  • 科學人限量絕版海報(隨機)

NT $2,980

(原價 NT$3980)

雙日票

11/6-12/20

購票即贈送:

  • 科學人雜誌封面小筆記本
  • 隨選過刊雜誌 2 本
  • 科學人限量絕版海報(隨機)

NT $5,280

(原價 NT$7960)

團體雙日票

10/3-12/20

十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
每人可獲得雙日票方案贈品

NT $4,500/人

(原價 NT$7960)

請洽客服信箱
event@scitw.cc

紀念品專區

10/3-12/20

2025 科學人年會限量紀念品
購票加購紀念品享優惠

活動當日紀念品販售數量有限
歡迎先行預購

雙日錄播票

11/6-12/21

  • 1 年內錄播回放觀看

NT $3,280

(原價 NT$5160)

購票期限

不同票券有安排不同售票時間。
現場座位有限,若售罄將提早結束售票。

付款方式

票券方案可採線上刷卡、ATM 轉帳、超商繳費,三種付款方式。

入場方式

繳費完成後,將收到購買成功信,並於一週內寄發入場 QR Code 至信箱,活動當天憑 QR Code 報到入場。

退票須知

票券退費須於 12/17(三)前,寫信至官方信箱(客服信箱:event@scitw.cc)進行退票相關事宜。

訂單成立後,您將於所填入的電子信箱收到訂購成功通知信,您亦可透過此連結查詢訂單狀況。

電子票券將以 email 形式寄出 QRcode 提供到付款信箱,11 月前購票預計將於 11 月 3 日起陸續寄送電子票券;11 月後購票則將在 5-7 個工作日寄出電子票券。最晚則會於 12 月 19 日寄出最後一批電子票券。
若您 11 月後購票兩週後仍未收到信件,請與主辦方聯繫(客服信箱:event@scitw.cc)

因每日活動現場座位有限,需重新確認售票狀況後才能更改。
若活動前希望更改入場日期,請您透過客服信箱:event@scitw.cc,並在信件主旨註明【科學人年會 | (您的大名)訂單修改】,將有專人為您處理。

訂單成立後,您可以透過客服信箱:event@scitw.cc,並在信件主旨註明【科學人年會 | (您的大名)訂單修改】,將有專人為您處理。

1. 本專案開立電子發票並以 email 寄送通知:入場票之發票將在年會活動結束後一週開立發票,其餘購買項目會在收到品項階段寄送發票。
2. 可開立統編,請在結帳時選擇發票與填上抬頭與統編。
3. 很抱歉,目前暫無法使用載具。

本活動結帳採用「貝殼放大」公司旗下之金流系統,視各信用卡發卡公司呈現方式,您所收到的信用卡帳單扣款名稱可能顯示為「貝殼放大 / 貝殼集器」,敬請留意。

若您自身或親友有輪椅席的需求,請寄信『客服信箱:event@scitw.cc』並於信件主旨註明【科學人年會】,我們將有專人協助處理位置事宜,包含身心障礙者的票價優惠方案處理。

本次年會活動開放全年齡參與並且依照席次收費,若孩童由家長全程抱著旁聽則免費入場,若孩童需座椅或者須放置嬰兒車則需依照購買票種收費。

註:有嬰兒車放置需求請事前聯繫主辦方,讓工作人員方便進行座位規劃

關於《科學人》

孫維新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天文物理所教授

孫維新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物理學博士,曾任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類星體與活躍星系,是少數在科學研究、科學教育,和科普推廣上都卓然有成的科學家,185364 號小行星以他命名為「孫維新星」。
他在擔任科博館館長期間,推出多項展覽,並製作大型科學藝術舞台劇。
《科學人》正透過他傑出的科普溝通能力,在科學人士與一般大眾間開啟知性與趣味的對話。

李家維

《科學人》雜誌前總編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自《科學人》雜誌2002年創刊即擔任總編輯,同時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兩度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以其廣博的知識、豐富的學術人脈、對自然萬物的關愛,帶領《科學人》在台灣生根、茁壯。
李家維主要研究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曾在《科學》、《自然》發表開創性論文。他是國際知名的保育專家,致力於植物保種,也因為興趣廣泛,蒐藏各種生物化石與標本、古代文物、落難神佛雕像,數量正持續擴大中。
精采的人生歷險,已出版為類小說式的自傳《我的神鬼人生》。